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石油实验地质
曾用名:石油地质实验
主办: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主管: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ISSN:1001-6112
CN:32-1151/TE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2.55102
数据库收录:
文摘杂志;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地学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石油文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
期刊热词:
盆地·油藏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一家3院士!李四光找出石油,女儿研究核武器,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16 13:5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位是创建地质力学,为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地质工作作奠基的信仰级人物。一位是刚正不阿,直言不讳,有实力不避讳的科学院士。一位是科学脚步紧随其父,不断要求自己进步,又

一位是创建地质力学,为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地质工作作奠基的信仰级人物。一位是刚正不阿,直言不讳,有实力不避讳的科学院士。一位是科学脚步紧随其父,不断要求自己进步,又辅佐丈夫的科学界''花木兰''。

截至2020年9月,中国能够达到院士级别的人物也就1662人,而李四光一家3院士,

传奇般的故事,值得我们去瞻仰,值得我们去传承,

更值得我们去借鉴。

青年奋力行

李四光1889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镇农村,少年时期,他的老师就常常教导他要:

''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这粒科学的种子年少时期就种在了李四光的心里。

出生在农村的李四光求学之路有些坎坷,农村的教育相对较落后,不能满足上学的需求,大部分的男孩子在十几岁时就已经在家里帮助父母干体力活了。13岁那年的李四光为了学得一点本领,曾孤身一人离开家乡,考取了武昌的高等小学,后来

因为成绩优异,表现较为突出,一年后被公费派去日本留学。

李四光先后考取了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了''舶用机关'',后来又学了采矿专业,再后来又学习了地质专业。这一而再再而三地换专业难道是因为李四光心不够定吗?不是的。这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心。

在那个年代,没有现今的和平年代选择权多,

不是单纯由个人的喜好决定,而四光''三级跳''的背后,只因为国家需要。

李四光学成准备回国时外国的教授,老师们极力挽留,给他优厚的待遇,他都拒绝了,后来毅然回国。李四光回国时带了伽马仪用来探测铀矿资源,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他预测到中国在做原子弹,氢弹事业时,铀资源一定能够派上用场。

当时中国科研环境极其困难,条件艰苦,

李四光毫不放弃,保持乐观的心态带领团队划范围,寻找铀资源。

当时的环境不仅贫铀而且贫油,在勘探铀的过程中,大庆油田这块世界级特大油田也土崩瓦解,油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1955年李四光担任全国石油普查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中国终于摘下了石油落后的帽子,同年,李四光被封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女儿紧随脚步

李四光的女儿李林在父亲身为地质学家榜样性的影响下,成为了物理学家,在参加原子弹引爆材料实验等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林是李四光在北大当教授期间与才女许淑彬结为伴侣所诞生的爱情的结晶。1923年,李林诞生,幼年时期,父亲经常给她讲科学故事,母亲则教她钢琴。随着年龄的长大,

李林渐渐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她决定为科研而努力。

在上大学时李林在广西大学机械系读大学,毕业后的两年期间担任工厂中的机械组助理员。在了解了机械系基层工作后,李林决定继续去深造,遂奔赴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金属物理专业硕士学位,后又前往剑桥大学读博,在答辩完毕之际,

李林和当初的父亲一样选择立即回国,为国效力。

回国之后李林从事了放射性高的核事业,在为数不多的女性科研工作中,李林不但表现优秀,而且还起到了带头的作用,在进行大量的原子反应堆材料辐照实验中贡献巨大,九三社曾评论:

''参加第一个''反应堆''实验,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材料实验,第一艘核潜艇材料实验''的优秀女性。

有大格局的人,心怀国家的人总是会随着祖国的需要改变自己的工作。

应祖国之需,李林开始从事超导科研工作。

1980年,在中国首次制备国际罕见的临界超导转变温度最高的A15相薄膜实验里李林参与其中,后来这一实验获得了国际一致好评,为科研界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遇见爱情

在剑桥大学念书期间李林被一位同是华人的邹承鲁吸引住了,本就在异国他乡,再碰到如此优秀的人,二人不免心生涟漪。

在学校中,二人在各自的学业中都属于数一数二的人物。李林是物理学家,邹承鲁是生物学家,俗话说''理化生''不分家,在同为理科生的路上,二人有着说不完的话,

聊不完的天,再加上邹承鲁本来的知识渊博,见多识广,在与李林相处的过程中总会有莫名的小惊喜,这对于离家很久没有父母陪伴的李林来说,温暖极了,邹承鲁既是哥哥,又是老师,

更是海外陪伴李林的伴侣。

文章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网址: http://www.sysydzzz.cn/zonghexinwen/2021/0916/909.html

上一篇:石油快被采完?追问62岁大庆油田的“长寿密码”
下一篇:脱口秀演员生存实录:一场仍在实验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