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石油实验地质
曾用名:石油地质实验
主办: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主管: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ISSN:1001-6112
CN:32-1151/TE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2.55102
数据库收录:
文摘杂志;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地学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石油文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
期刊热词:
盆地·油藏
一、引言
二、国际石油贸易格局演进
(一)西方跨国石油公司寡头垄断时期(1859年—20世纪60年代)
(二)欧佩克主导国际石油市场时期(20世纪70年代—90年代)
(三)美国页岩油革命引发石油版图巨变(21世纪初—2019年)
(四)后疫情时代全球能源格局面临重塑(2020年以来)
三、俄乌冲突对国际石油贸易格局的影响
(一)西方制裁使俄罗斯石油贸易受限
(二)国际石油价格高位波动加剧
(三)全球石油供给格局生变
(四)石油贸易流向重新分配
(五)能源转型替代步伐加快
四、中国应对国际石油贸易格局变化的建议
(一)深化国际能源合作,促进石油进口多元化
(二)加强石油勘探开发,提升石油供给能力
(三)加快原油期货市场建设,提高石油定价话语权
(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文章摘要:地缘政治斗争是影响国际石油贸易格局的重要因素。俄乌冲突的升级以及美欧等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相互制裁对俄石油出口造成强烈冲击,国际石油贸易格局将发生结构性重塑。本文在梳理国际石油贸易格局演进过程的基础上,从西方制裁、石油价格、供给格局、贸易流向、能源转型等方面分析俄乌冲突对国际石油贸易格局的影响。面对石油贸易新格局,中国可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加强勘探开发、推进期货市场建设、发展可再生能源等举措,保障国家石油安全。
文章关键词:
论文作者:李晓依 许英明 肖新艳
作者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论文分类号:F416.22;F746
文章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网址: http://www.sysydzzz.cn/qikandaodu/2022/0711/1174.html
石油实验地质投稿 | 石油实验地质编辑部| 石油实验地质版面费 | 石油实验地质论文发表 | 石油实验地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石油实验地质》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